筑梦特殊教育,携手海南前行——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深度调研纪实(一)
为了解海南省特殊教育的现状,包括学校建设、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为海南省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与资源中心的工作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全省特殊教育事业提供更加科学、专业、全面的支持与服务。海南省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与资源中心主任、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阳,海南省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与资源中心副主任、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黄兴才,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唐清荣,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就业指导处主任曹才丽,海南省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与资源中心干事叶绮欣一行人,于2025年3月13日至14日先后来到屯昌县特殊教育学校、五指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乐东黎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东方市特殊教育学校等进行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围绕五大核心维度展开:
1.特殊教育学校基本情况:学校数量、区域分布、办学规模、设施设备配置及使用效率,以及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的适配性。
2.师资队伍建设:分析教师数量、专业结构、培训实效性,并关注教师职业满意度与发展诉求。
3.教学质量与薄弱环节:学校办学经验成效及存在的困难、特殊教育效果评估及改进建议。
4.区域政策保障与支持:区域特殊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经费投入及使用效益、社会支持及家长满意度情况等。
5.学生发展及校企合作:追踪学生升学就业路径,挖掘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与可持续模式。
调研采用三法结合的实证路径:面向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发放问卷,量化分析发展现状与需求。与校长、骨干教师开展面对面访谈,聚焦深层问题与创新实践。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学校设施、教学环境及学生生活情况。
屯昌县特殊教育学校
屯昌县特殊教育学校宋汉宁校长、吴延帝副主任介绍称,当前屯昌县已构建起覆盖全学段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全县现有残疾学生301名,教育安置实现分类覆盖:151名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91名适龄儿童在屯昌特校接受教育,56名重度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其中5名由特校专业教师负责)。在送教上门工作中,创新建立"双线联动"机制,形成县政府统筹指导、村委会属地协同、特校专业支撑的三方协作体系。教育部门联合残联建立入学评估机制,对年满6周岁的残疾儿童开展教育能力诊断,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类安置。尽管县财政已全面落实特殊教育经费保障,但在具体实施中仍面临以下问题:
1. 教师发展机制待完善:普通学校转岗教师因学科背景差异,面临职称评定渠道不畅问题;
2. 专业培训体系不健全:现有师资培训缺乏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
3. 特殊津贴未落实:资源教师岗位应享受的特殊教育津贴尚未纳入财政预算;
4. 保障机制存在缺失:送教上门教师的工作性支出(交通、午餐等)缺乏专项补贴支持。
乐东黎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乐东黎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省级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之一,正全面推进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重点推进"两头延伸"战略,规划建设学前融合教育中心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创新"医教融合"服务模式:建立"集体训练+个性化康复"双轨机制,配备多学科团队开展运动治疗、言语康复等专业服务;组建孤独症教育研究专项组,启动孤独症相关课题,探索跨学科融合课程(如心理干预融入学科教学)。通过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着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平台,但当前受限于机构编制政策不明、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资源教师配置不足),还需争取省级专项政策支持。
东方市特殊教育学校
东方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融合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对本市适龄残疾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评估安置工作。评估过程中,中心严格使用教育局特定的评估表格,确保评估的标准化和规范性,参照《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3-2025)》“全覆盖、零拒绝”原则,确保评估后学生按能力分流至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或送教上门。为了保障评估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指导中心成员成立了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涵盖教育、心理、康复等多个领域,他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共同完成学生的入学评估工作。目前,东方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针对70名因身体条件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由本校教师轮流下乡,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确保他们也能接受到适合的教育。但此过程中存在教师往返耗时、教具携带受限、缺乏多学科团队支持、部分重度障碍学生干预效果不达预期等问题。
本次调研走访了四所特殊教育学校,系统考察了各校融合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及工作流程,并从学校建设(硬件设施、经费保障)、师资力量(师生比、专业培训)、课程设置(学科教学、康复训练、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情况)及学生发展(升学就业、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调研发现,当前海南省特殊教育仍面临以下共性挑战:
1.职称评定机制不合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与普通学校趋同,在课时量、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能力考试等方面未能体现特教工作特殊性,制约教师职业发展;
2.资源中心管理缺位——部分市县资源中心缺乏专职领导,编制不足导致资源教师等专业人才招聘困难,影响服务效能;
3.送教上门保障不足——部分市县送教教师补助标准模糊或落实不到位,教师工作积极性受挫,偏远地区学生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这次调研为海南省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与资源中心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依据,我们将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研究对策,努力推动海南省特殊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发展。